让茶灯歌嘹亮起来

2011年09月09日 21:11:42
 

让茶灯歌嘹亮起来 

王瑞生 本报记者杨燕

    “茶灯歌就是灯彩歌曲,是随着民间灯彩的出现而产生的。它的渊源大致分为三种情况:第一种情况是随当地客家先民从中原等地迁徙来时和灯彩一起带来;第二种情况是外地传入,再经加工改革而成;第三种情况是客家人根据本地的农耕文化自己创作的。”正在整理茶灯歌曲的蔡秀柱告诉记者。

    蔡秀柱是冈面上田蔡屋人,现在冈面文化站工作。因为蔡屋是远近闻名的戏曲村,从小他就对戏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在他小时候,村里家家有戏子,户户有乐手,每到空闲时间,不少家庭妇女一边做针线活,一边满村满屋聚集在一起唱茶灯歌,自娱自乐;不仅如此,村里还组建了不少灯彩队。11岁开始,他就加入灯彩队和大人们一起走乡串户表演,并学会了吹拉弹唱;遇到过年过节,灯彩队还经常受到邀请,到附近村镇演出,有时还要演到天亮。

    “一皮柳来一皮青(哪嘞)一皮青(啰哪呵嗨),做了皇帝(什么意子啷当,什么意子啷当哎呀哎子哟喂)坐南京(啰哪呵嗨)……”蔡秀柱唱起了当年走乡串户时常演唱的茶灯歌。他告诉记者,茶灯歌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歌曲,绝大部分茶灯歌都有衬词,而且这些衬词不能省略,不然就会破坏唱腔的完整性,甚至无法演唱;演员在台上演出时,台边伴着二胡、唢呐、竹笛,根据情节变化再铺之以锣、鼓、钹等打击乐器,气氛相当热烈。因为表演的盛行,当时演唱曲目也特别丰富,有祝贺节日的《祝赞歌》,新年伊始给社会各界拜年的《拜年歌》,歌唱乡村爱情的《花鞋歌》《单身歌》,唱妇女十月妊娠的《怀胎歌》,讲述生意人的《生意歌》,还有茶灯的主题歌《十二月倒茶歌》《十二月摘茶歌》等等。苏区时期,还创作出了号召妇女剪去辫子留短发的《剪发歌》等,解放后,又创作了《生产歌》《社会主义就是好》《我唱台湾要解放》《幸福生活从哪来》等一批茶灯歌曲。

    然而,近几年,一直从事茶灯表演的蔡秀柱却遇到了一件尴尬事:每次演出,唱来唱去都是这些曲目,演出节目单调,群众不爱看。这个问题,引起他深深思考。

    蔡秀柱知道,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散落的灯彩戏曲收集保护起来,使之得以传承。为此,他不仅发动自己的同学、朋友和其他熟人,请他们一起收集这些灯彩曲目,自己也去乡里灯彩相对活跃的村组拜访老艺人,收集曲目。他的发动,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。退休老师徐美春收集到100多首曲目,竹源村老灯彩艺人郭师傅收集到70多首,其中冈面村袁应禄收集最多,还有沙排村老灯彩艺人刘山,上田村村干部蔡东林、蔡老九也在积极帮助收集灯彩曲目。蔡秀柱收集、保护灯彩文化的举动,引起了冈面乡党委政府的重视,今年7月份,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份收集保护茶灯歌的方案,要求各村党支部、村委会和乡属有关单位认真挖掘、收集灯彩歌曲,并把歌词整理成册,打算在年底由乡文化站编辑一部《冈面灯彩戏曲集》,抢救、保护、传承这些珍贵的茶灯歌,让这朵戏曲奇葩在乡间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开得更为绚烂。

新闻网新闻热线:0797-25572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