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手托起幸福生活

2011年09月09日 21:09:52
 

小小年纪重度残疾  身处逆境选择坚强

双手托起幸福生活

    一场持续高烧,导致他行走时几乎靠手撑地。面对人生坎坷,他豁达乐观,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……冈面乡渡头村上排小组的何春林,一个重度残疾人,一个闻名乡邻的坚强汉子。

祸从天降

小小年纪重度残疾

    1978年,何春林出生在冈面乡渡头村上排小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。 5岁以前,何春林是快乐的,家里八个兄弟姐妹中,他排行最小,全家人自然对他宠爱有加。那时虽说年纪还小,但爱动的何春林经常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上山砍柴。人有旦夕祸福,月有阴睛圆缺。5岁那年,由于持续高烧不退,何春林患上了小儿麻痹症,双腿逐渐萎缩,直到最后不能下地走路。期间,虽然辗转于各大医院,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残疾的命运。从那时起,何春林再也不能和哥哥姐姐们上山砍柴了,也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玩耍了,整天只能呆在家里,就连屎尿都要家人照顾。 “看到小伙伴能蹦蹦跳跳,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,心里别提有多难受。”何春林想起当初的那段日子至今都泪眼婆娑。

        时间的年轮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三年,三年中何春林一直在家中度过,等到了上学的年龄,父母还是想方设法把他送进了学堂,因为他们想让儿子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。从那以后,姐姐们就轮流背着小春林去上学,不管是刮风下雨,还是严寒酷署,他们从来没有间断过。“我现在能识字算数,多亏了姐姐们,要不是他们,可能现在我连大字都不识一个。”何春林谈起姐姐们,好像总有说不完的感谢话。因为家里离初中路途遥远,读完小学后,何春林就辍学在家了。

勤而好学

逆境中创造新生活

    有人说:“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”对于像何春林这样的重度残疾人,他还会有春天吗?事实告诉人们,何春林不但有春天,而且来得比一般人早。小学毕业后,何春林在家呆了几年,那时,他除了帮家里做一些能所能及的事外,还经常看一些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书。从书上,他学会了残疾人的生存之道。18岁那年,何春林再也坐不住了,他觉得如果再不找点事做的话,自己迟早会疯掉。刚开始时,何春林自学修鞋补伞,逢圩日就会准时在街上摆一个摊子,虽然他的手艺不错,但因为竞争对手多,一天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,做了几个月后,他就索性放弃了。后来,看到修钟表生意好做,他就拜师学起了修理钟表,因为天生聪颖,学了不到半年何春林就出师了。令何春林没想到的是,自从自立门户修理钟表后,生意是出奇的好,有时根本忙不过来,加班是经常有的事,为此他也赚了不少钱。

  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,很多人都用起了手机,用手表的人越来越少。这时何春林也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,他觉得靠修理钟表致富这条路是走不通了,因此他决定改行。调查市场后,何春林了解到村里的副食品行业还未饱和,于是寻思在村里开一家副食店。因为先前修理钟表积攒了一些钱,加上父母在马路边上又有一间店面,在征得了家人的同意后,何春林的副食店不久就开张了。看到何春林这种情况,村民都很照顾他的生意,批发商也会给他更便宜的价格,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大。2005年,他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,店里的商品也越来越多,这时自家的店放不下那么多货,于是他就向邻居租用了一个仓库,专门用来储存货物。“现在存货就值十几万,销路很好,每天的营业额至少也有上千元,多的时候几千元。”说起自己的生意,何春林笑得合不拢嘴。如今,何春林还学会了开车。“听说残疾人也能考驾照了,我也打算考个驾照,这样以后就能自己开着车到城里进货了。”何春林满脸笑意地说道。

家庭美满

幸福悄悄来扣门

    经亲戚朋友介绍,1999年,何春林认识了瑞林女孩黄美春,同年他们俩结为夫妻。2000年,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。有了小孩后,家里的压力更大了,何春林也更加卖力地赚钱。2005年,依靠多年的积蓄,何春林在家盖起了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。记者在何春林的家看到,一个大约八十平方米的副食店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,墙壁上悬挂着工商营业执照,店门口放着两个冰箱,何春林穿着鲜红色的上衣、宽大的黑色裤子,在不停地忙着生意,来店里做生意的人也是络绎不绝。“今天上午刚送完一批货,下午还有两批要送。”何春林说,现在小孩读书了,开销也更大了,必须再努力点赚钱,让他们过得幸福。

新闻网新闻热线:0797-2557296